规划咨询

规划咨询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管理咨询

IPO上市咨询

企业管理咨询

兼并重组研究

报告商城

报告商城

行业研究

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培训讲座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中心

大数据中心

前海中泰数据库

服务中心

常见问题

增值服务

服务承诺

服务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在线反馈

版权保护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了解前海

公司概览

核心竞争力

组织架构

专家团队

数据资源库

资质认证

典型案例

新闻中心

园区资讯

产业资讯

规划政策

商业时评

诚聘精英

联系我们
规划政策
首页> 关于我们>规划政策

《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工信〔2025〕42号)

2025-03-03   前海中泰咨询

image.png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的通知

深工信〔2025〕42号

各有关单位:

《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实施,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3月3日


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能终端产品,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按照《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到2026年,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含深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丰富,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人工智能终端企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推出50款以上爆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领域打造60个以上人工智能终端典型应用场景。

二、重点品类

(一)人工智能手机。持续保持手机产品国际国内领先地位,构建“芯片—操作系统—模型/AI Agent—应用生态”全栈能力,推出各类创新形态的手机产品,提供以意图为核心的主动式服务,率先完成智能手机从“智能工具”向“智能助理”升级。

(二)人工智能计算机(含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实现计算机全球品牌力和先进制造力双提升,培育国际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品牌,支持传统计算机代工厂商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制造厂商转变,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成为由端侧大模型赋能加持的生产力工具和多平台协作的个人工作站。

(三)人工智能平板电脑。深化平板电脑生态扩展和场景拓展,构建“深圳制造”高端品牌矩阵,提升中端品牌及代工企业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更多垂直领域特色产品。推动端侧大模型在平板电脑跨平台和轻量化适配,深度赋能个性化娱乐、学习、内容创作和轻度办公,推动平板电脑从“娱乐工具”转型升级为“生产力+智能交互中心”。

(四)大模型一体机。抢抓大模型开源化机遇,加快推出开箱即用训推一体机和推理一体机等产品,服务企业和政务领域定制化、轻量化需求。重点围绕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办公等场景,提供私有化部署、行业场景定制、高效安全合规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五)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AR/VR设备等细分赛道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标杆产品,专注特定场景和“一带一路”市场需求推出高性价比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重点聚焦空间感知、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等C端场景以及工业巡检、远程医疗、应急救援等B端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发展集聚地。

(六)人工智能影像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影像创作范式,提升专业级影像采集与智能处理能力,打造随身专业影像生成设备。提升人工智能影像设备的动态目标智能追焦、多设备协同拍摄、光影效果实时渲染等能力,拓展极限运动跟拍、影视级自动化剪辑、低光照无损成像等创意生产场景,打造端到端智能创作低功耗解决方案,强化在户外探索、商业拍摄等场景的应用。

(七)全屋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电视搭载端侧大模型,打造量身定制的娱乐体验。推动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家电家居产品全面接入AI能力,在家庭娱乐、家庭安防、家务自动化、健康管理等重点场景,实现智慧家电、智慧安防、节能管理的无感联动,推动家庭空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认知”进化,打造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情感交互能力的“数字家庭生命体”。

(八)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推动多模态融合、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智能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检测、智能巡检与安防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开发具备人工智能算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动态调整生产线参数、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协调多台设备工作流程,提高产线质量控制水平和生产效率,助推工业领域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九)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发挥深圳创新创意产业发达、软硬件研发制造能力强、供应链完善等核心优势,支持各类企业在时尚潮玩、文体旅游、个人助理、居家养老、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领域,推出人工智能名片、人工智能玩具、人工智能生活助手等新型人工智能终端。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端侧大模型。鼓励人工智能终端企业、端侧大模型企业通过模型压缩、蒸馏等轻量化和优化技术,减小模型体积与计算量,提高人工智能终端模型转换、优化和工程部署的效率和效能。鼓励企业建立大规模、多维度、高质量数据库,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优化端侧大模型。积极招引大模型厂商来深发展。

(二)提升人工智能终端基础软硬件水平。鼓励企业优化操作系统功能架构。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终端芯片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端侧整体计算效率。鼓励发展下一代显示等技术,提升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形态和内容交互体验。支持开展多模态智能传感器创新研究,丰富人工智能终端的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拓展人工智能终端的能力边界。

(三)推动形成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强大企业梯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响应企业诉求。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吸引生态伙伴来深发展。积极培育、精准发掘创新型新锐企业,充分挖掘中小微企业潜力,培育一批“隐形冠军”。积极吸引全球人工智能终端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在深设立创新应用总部、研发中心。

(四)营造多元繁荣的人工智能终端应用生态。大力推进AI智能体开发,支持形成更多AI原生应用,鼓励开发者在各操作系统平台上加强人工智能原生能力探索。加速各行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支持企业打造垂类示范应用。孵化AI智能超级应用,支持软件开发商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应用。建设面向国际国内的人工智能开源平台。

(五)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支持我市企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终端领域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终端领域基础软硬件技术、产品分级评级、安全合规认证、效能评测等标准制定工作。鼓励企业定义各类新型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搭建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标准化需求对接平台,提出标准立项建议,构建标准化需求信息共享研判机制。鼓励编制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六)搭建产业开放创新平台。探索建设新品导入(NPI)创新平台,加快人工智能终端创新产品应用验证并实现规模化量产。鼓励建设人工智能终端评测平台,提供端侧人工智能模型评测、人工智能终端性能测试认证等服务。鼓励建设创新孵化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创新资源服务,培育创新企业和创新生态。

(七)加强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推广。制定人工智能终端创新产品目录和爆款产品清单,培育一批“热销单品”。用好展示推广平台,多渠道展示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在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赛事活动设置人工智能终端方向。多元化宣传优质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鼓励优秀产品出海,支持企业针对海外特定市场需求推出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支持人工智能终端企业参加国外高端展会。

(八)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滚动发布“城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终端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发AI个性化学习终端,加强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智能评测、虚拟实验等领域的应用。

(九)加强隐私安全保护。支持人工智能终端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和技术。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面向家庭用大容量高速存储器开展技术研发,降低消费者在地存储成本。建立人工智能终端安全漏洞快速响应机制,鼓励企业设立专门的安全团队。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终端监管与治理机制,各职能部门联合依法依规包容审慎监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框架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统筹,市区各单位密切配合、协同联动,调集各方资源,全力服务和保障人工智能终端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二)强化要素保障。用足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资金保障,协同支持人工智能终端企业做大做强。用好20大先进制造园区,为人工智能终端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空间。发放“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降低企业成本。协助企业加快端侧大模型备案,提供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和全周期支持。

(三)完善人才支撑体系。鼓励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及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人工智能终端领域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团队来深发展。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安居和办公空间支持体系。

来源: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返回

前海中泰咨询-订阅号二维码.jpg微信订阅号 前海中泰咨询-服务号二维码.jpg微信服务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 我们将及时沟通处理。

上一条:《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工信〔2025〕43号)
下一条:《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京科信发〔2025〕36号)

咨询 ·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