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咨询

规划咨询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管理咨询

IPO上市咨询

企业管理咨询

兼并重组研究

报告商城

报告商城

行业研究

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

营销策划

培训讲座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中心

大数据中心

前海中泰数据库

服务中心

常见问题

增值服务

服务承诺

服务流程

付款方式

产品配送

在线反馈

版权保护

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了解前海

公司概览

核心竞争力

组织架构

专家团队

数据资源库

资质认证

典型案例

新闻中心

园区资讯

产业资讯

规划政策

商业时评

诚聘精英

联系我们
战略新兴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 热点专题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背景

1、行业管理体制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新能源汽车所处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目前已形成市场化的竞争格局,我国对其主要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其中,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对行业进行宏观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行业实施自律管理。

(1)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编制跨行业、综合性的专项规划,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整,推进国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或备案以及拟订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方针政策,进行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2)工信部主要负责拟定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总体规划和法规,制定产品的技术规范,并依法对市场进行监管,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以及进行服务质量的监督;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等。

(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调查研究、技术标准制订、行业自律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国际交流等。

2、行业政策体系

截至目前,国家先后推出6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制定实施150余项标准,各地政府结合实际出台500多项配套政策,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范围最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体系。

新能源汽车所属行业主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情况如下:

“十三五”以来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情况

序号

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

发布时间

1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2.04

2

《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2022.01

3

《关于 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2022.01

4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21.07

5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

2021.04

6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年)》

2020.11

7

《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0.04

8

《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2020.04

9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2020.02

10

《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

2019.01

11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2018.12

12

《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8.12

13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7.04

14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6.11

15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016.05

16

《“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

2016.03

资料来源:前海中泰咨询整理

此外,为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国务院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设定了到2030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的目标。2022年1月,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显示了政府通过逐步取消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及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坚定决心。根据2022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计划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连同现有对燃油车限制上牌以减轻大气污染的政策,所有该等国家利好政策将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架构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为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中游为整车制造、下游为充电及后市场服务。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

image.png

资料来源:前海中泰咨询

(1)上游主要是为中游的整车制造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原材料包括锂、钴等矿产资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共同构成电芯及PACK;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三大系统是构成整车的核心部件。

(2)中游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是新能源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包括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可细分为乘用车、商务车以及专用车。在目标时间内成功推出新车型的能力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关键成功因素,这对制造商的研发及生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业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自研核心技术及自主生产核心系统及电子部件的综合能力。

(3)下游为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两大部分,充电服务包括充电设备、换电设备及电池回收,后市场服务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维修养护及汽车拆解回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态系统不断扩张,参与者不断增加,业内相关企业均可拥有更多变现机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2022年7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规模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不仅各国政府先后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EV)的销量达650万辆,同比增长109%,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9%。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芯片短缺的影响,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总销售量仅增长4%。2021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仍保持强劲,如果排除零部件短缺的影响,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销量或可达到更高水平。

近年来,在碳排放压力的影响下,各国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达到11.7%,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

近十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增长趋势如下:

近十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发展情况

image.png

数据来源:Canalys、Wind

(2)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由中、欧、美主导,三者分别占比49.2%、35.4%、8.2%,合计占比接近93%。

根据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EV)的销量达65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49%,领跑全球,这主要受益于国内两极市场打开,A00车型加速放量。欧洲市场共销售了230万辆电动汽车,渗透率约19%,传统车企在欧洲加速电动化进程。美国市场销售53.5万辆,渗透率仅4%,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新能源法案通过后,美国市场电动车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0-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区域分布

image.png

数据来源:Canalys、Wind

从企业竞争格局看,根据CleanTechnica的统计数据显示, 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特斯拉以93.6万辆高居榜首,离百万辆仅一步之遥;比亚迪大幅超过上汽通用五菱位居第二名,两者累计销量分别为59.4万辆和45.6万辆;其次,大众累计销量超过30万辆,而宝马、奔驰和上汽累计销量都超过了20万辆;沃尔沃、奥迪、现代、起亚、长城、雷诺、广汽、标致、丰田和福特累销均已超过10万辆。

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分企业销量排名TOP20

image.png

数据来源:CleanTechnica

在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单TOP20中,中国品牌8家,德系品牌4家,欧系品牌3家,美系品牌2家,韩系品牌2家,日系品牌1家。

分品牌/车型来看,2021年全年的累计销量,特斯拉Model 3仍然排名第一,累计销量为50.07万辆;宏光MINIEV累计销量为42.41万辆,仍排名第二;特斯拉Model Y累销41.05万辆,仅次于宏光MINIEV排名第三;大众ID.4和比亚迪秦Plus PHEV累销均超过10万辆;其他车型则均没有超过10万辆的。

2、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充电难”成为制约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至784万辆,占我国汽车总量的2.6%、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而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公共充电桩达81万个,其中广东、上海等排名前十地区的公共充电桩规模占比超过70%,而县城、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高速公路充电桩1.38万个,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尚未实现全覆盖。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对充换电配套设施布局的优化、充电效率的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购买成本增加,性价比不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2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宣布涨价。原材料涨价叠加补贴退坡,导致消费者购买成本短期内有明显增加。根据国家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随即上调了售价,有的只涨了补贴退坡部分,有的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部分也算了进去。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约3000余起,让很多新能源车主胆战心惊,也让很多欲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当前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三元锂电池,它可以拥有更高的单体能量密度,提高了续航能力,而且经济实惠。然而锂电池拥有着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安全性不足,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燃。

保值率低。二手新能源的车贬值太多新能源车的保值率非常的低,同价位的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比燃油车相差太多。

3、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虽也受到疫情影响,但依然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总体表现较好。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1.2万辆和29.9万辆,环比下降33.0%和38.3%,同比增长43.9%和44.6%,市场占有率达到25.3%。2022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0.2%,新能源汽车战略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9-2022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情况

image.png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创造了2016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其中私人消费占比接近80%,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4-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情况

image.png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减碳政策,使用更为清洁能源的电动车渗透率从2020年开始加速提升: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18年的4.47%提升至2021年的13.4%。渗透率的提升进一步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在2021年,补贴进一步下降6千-1万不等,而双积分等产业政策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在月度数据上,也维持了较好的前低后高的趋势,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抢装,这些都是良性发展的一面。

从保有量来看,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2021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9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11.25%,与上年相比增加178万辆,增长151.61%。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前海中泰咨询服务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领域市场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可行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战略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机会挖掘咨询

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

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业务延伸及拓展咨询

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元化进入投资策略分析


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1.png2022-202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第1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综述  第2章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第3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PEST分析  第4章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更多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报告请致电,400-6630-998


备注

以上仅是该业务简单介绍,您若需要深入了解或咨询,可以致电前海中泰咨询: 0755-32919669,我们将有专业的咨询顾问与您对接沟通,谢谢!

咨询 · 服务